任继周:草地农业科学家

2020-04-20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原标题:“草人”任继周: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

  2020年,全国人民囤积粮草蜗居家中,以待战疫胜利,国泰民安。在这危急时刻,有两样东西异常重要,一曰电,二曰粮。粮不外谷与肉,谷出于田,肉养于草。“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对餐桌上几菜一汤的荤素搭配,以及超市里充足的肉食供应,我们都该感谢这样一个人: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他六十余载专注于退耕还草,为推动草地农业发展、构筑食物安全链条不遗余力。

  任继周生于1924年,幼时生活艰辛,看到了不计其数的挨饿和营养不良的同胞。对此深有体会的他大学报考了当时迁驻于重庆的中央大学畜牧业。

  当时,面试老师对他的专业选择提出了疑问,他回答:“我觉得我们的食物还是以填饱肚子为主,摄入的动物性食品太少。我们应该改变食物构成,科学均衡营养结构,增强体质,增强国力。”

  大学期间,他立志“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刻苦学习,毕业之后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兽医学家盛彤笙先生邀请,到兰州西北国立畜牧兽医学院就职,从此开始了自己扎根一辈子的草原事业。

  当时兰州来没有通火车,从西安到兰州共700公里,任继周搭乘汽车整整花了21天才到达。一路风餐露宿,极为艰苦。任继周始终牢记初来西北时,老师王栋先生送自己的那副对联——上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下联“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

  1950年,他花了一年时间,走遍甘肃的草原,对全省草原进行了初步考察。1951年,在导师王栋教授率领下,他对河西走廊被称为“丝路绿宝石”的大马营、皇城滩草原进行专业调研,并于1954年出版由他执笔、王栋教授审校、盛彤笙作序的中国第一部草原调查专著──《皇城滩、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

  当时,全国都还处在草原调查阶段,年仅30岁的任继周认为,进行草原调查,为改造草原、发展生产,必须尽早进行定位研究。1954年,任继周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搭建了一顶黑色的牛毛帐篷,这是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的萌芽。1956年,他在这里正式建立了高山草原试验站。

  任继周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还开始了培养草原学研究生的工作,他是我国草原科学领域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之一。1981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草原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

  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我国草业教育和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创建了我国农业院校的第一个草原系,开设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和草原专业(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4门课程,即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和草地农业生态学。

  建立了草原分类体系,这是迄今为止唯一适用于全世界的草地分类系统。

  提出的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畜产品单位”,结束了各国各地不同畜产品无法比较的历史,被国际权威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

  创造了划破草皮改良草原的理论与实践,使我国北方草原生产能力提高1倍,并得到推广应用。

  建立的草地农业系统,提出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四个生产层、三个界面、三个发生因子群,在我国食物安全、环境建设和草业管理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

  全身心致力于草地农业的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学术专著24部。

  创办了《草原》(即《草原与草坪》前身)《草业科学》《草业学报》等刊物。

  任继周几乎参与了中国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培养了我国早期草业科学界的很多人才。他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草原本科专业全国统一教学计划;创办了我国首个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受农业部委托,先后制订了草原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