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报告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9-12-27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2019年12月26日,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BRCF)、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发布《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报告。

  

  该报告是中国首个由公益组织发起的系统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实践与发展的报告。报告以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结合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与测评,总结分析出了中国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国际理解教育的展望。报告旨在服务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报告指出,2010年,“国际理解教育”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文本中,坚守本土自信与注重多元文化沟通,已成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之一。目前,我国以学校为落脚点,从课程、师资到评估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

  同时,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际推动也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非营利组织开始参与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当中。通过对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实践梳理,报告认为,虽然我国公益组织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学术研究资助、教育培养模式、教师能力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世界的格局观和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

  报告还从实证和定量的维度,通过对全国公立学校抽样调查,探索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部分发展现状。报告指出,总体来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家长教育水平与海外经历、教师教学能力及对国际理解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国际理解的核心变量。

  报告提出对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四大未来发展倡议。一是倡议政府做好通过顶层设计,出台和保障相关政策,引领发展方向;二是倡议非营利组织发挥独特优势,积极筹措资金,搭建资源平台,构建教育共同体;三是倡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相应资源,进一步明确并支持人才需求;四是倡议学校深化实践,优化课程供给,多维并举,开拓创新。

  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潘军指出,人文交流,教育先行,新时代赋予了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的良好发展契机,基金会在2020年前夕完成并发布报告,是向国家践行国际理解教育、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国际人才培养伟大战略构想的致敬。将秉承基金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发展的理念,以此报告为起点,继续推动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与实践。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表示,国际理解教育引入中国后,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有中国特色的新探索出现。同时,中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报告体现了中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展望了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的积极前景。他同时强调,发展国际理解教育还需更清晰地定义其概念,从而更好地向社会传递国际理解教育公正、平等、自由、包容等核心价值,发挥国际理解教育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沟通往来。

  

  作者:张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2019年12月27日

  http://www.ceweekly.cn/2019/1227/281962.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zhiku@scimall.org.cn